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,真人做爰欧美AAAAA,99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牛牛,苗族一级毛片**

系統檢測出您的資料尚未完善!親!快去完善資料吧。
您好,歡迎來到臨床病理聯盟  
搜 索
您當前位置:首頁 -- 亞專科 ? 微信匯 -- -- 涎腺微分泌性腺癌(一)
涎腺微分泌性腺癌(一)
作者:管理員 王強
時間:

讀文獻,學病理-涎腺微分泌性腺癌(一)

責任編輯:王強

引言

最近十幾年,分子檢測在病理診斷領域得到了廣泛發展,也為我們帶來了諸多改變,具體如導致了諸多已知病種的重新分類及命名、發現了眾多新型病種。涎腺病理也不例外。涎腺微分泌性腺癌最初就是來自于非特指腺癌:從該組病例中發現有5例組織學表現特殊,且RNA測序確定均有MEF2C::SS18基因融合。

推薦閱讀

病理醫師,病理技師,病理學教師,頭頸外科醫師,腫瘤科醫師,皮膚科醫師,規培學員,在校醫學生,患者,健康人群。

簡介

分子改變已成為某些涎腺腫瘤的定義性特征,且通過組織學和分子檢測的聯合,此前從組織學上來說異質性顯著的“腺癌,非特指”組腫瘤已分出了諸多新病種,具體如微分泌性腺癌(microsecretory adenocarcinomaMSA)。涎腺微分泌性腺癌最初就是來自于非特指腺癌:從該組病例中發現有5例組織學表現特殊,且RNA測序確定均有MEF2C::SS18基因融合。

目前已知涎腺微分泌性腺癌多見于口腔,尤其好發于腭部,其次為頰黏膜。最近文獻中還有6例皮膚原發微分泌性腺癌的報道,其中3例發生于外耳道。該腫瘤一般較小,平均約1.1cm,無顯著性別差異,年齡分布寬泛。

近日,美國病理專家BishopSahed在《Adv Anat Pathol》雜志發表綜述,詳盡介紹了涎腺微分泌性腺癌的病理學相關要點。為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關內容并應用于臨床實踐,我們將該文要點編譯介紹如下。

組織學特征

如很多其他融合相關的涎腺腫瘤一樣,涎腺微分泌性腺癌也是一種低級別的腺癌,目前文獻中僅有1例出現復發和轉移。有1例報道伴高級別轉化。不過,這些病例中的組織學表現與微分泌性腺癌高度一致。

涎腺微分泌性腺癌無包膜,低倍鏡下境界清楚。可輕度侵入周圍組織,如骨骼肌、脂肪組織;仔細檢查,腫瘤周圍常不同程度的存在正常漿黏液腺。該腫瘤富于細胞,為單一的閏管樣細胞構成。結構上,該腫瘤特征性表現為多種生長方式不同比例的混雜,具體如微囊、篩狀、管狀、條索狀,位于細胞數量不等的纖維黏液樣背景中。瘤細胞形態單一,胞質透明至輕度嗜酸性,細胞核為小空泡狀;細胞明顯呈獨特的平坦型表現。個別細胞肥胖,胞質豐富、嗜酸性。該腫瘤內常均一分布管腔內嗜堿性分泌物。神經周圍侵犯罕見,目前僅1例報道;未見血管淋巴瘤侵犯。

1. 微分泌性腺癌,邊界不清的特點僅在較高倍數下才能識別,本例是腫瘤細胞巢侵及周圍軟組織所致,也包括周圍的良性導管。


2. 微分泌性腺癌。(A)腫瘤富于細胞,呈雜亂巢狀和管狀生長;(B)間質表現不一,從纖維性、至較為疏松的黏液樣不等;(C)小管成分主要為特征性扁平表現的細胞構成;(D)瘤細胞偶呈肥胖表現,伴大量嗜酸性胞質。

免疫組化特點

微分泌性腺癌的免疫組化表現并不完全特異,但結合形態學的情況下會很有幫助。其實很多涎腺腫瘤都是這樣,沒有哪一種免疫組化指標足以明確診斷,但一組免疫組化可以縮小鑒別診斷的范圍。

微分泌性腺癌總是會表達SOX10(彌漫著色)、S100p63(常為彌漫性,偶見局灶性);不表達p40mammaglobincalponin;程度不等的表達SMA。這一免疫組化特征結合一定的形態學表現,會讓我們首先考慮到微分泌性腺癌。有趣的是,部分皮膚的微分泌性腺癌似乎會有真正的腔外肌上皮細胞層,該細胞免疫組化表達p40calponinSMA,這一特點是涎腺微分泌性腺癌所沒有的。


3. 微分泌性腺癌,一般彌漫表達S100A)和p63B),不表達p40C)和mammaglobinD)。

分子特征

微分泌性腺癌中特征性的MEF2C::SS18融合是MEF2C7號外顯子和SS184號外顯子斷點融合所致。MEF2C編碼的轉錄因子家族成員對肌肉生長和分化非常關鍵,與MyoD家族調節成員相互作用;SS18基因編碼的SSXT,則是已研究較為充分的BAF染色質重塑復合體家族成員,已發現其中很多涉及諸多腫瘤的發生。SS18的融合產物中,最廣為人知的是滑膜肉瘤中的致癌驅動;MEF2D::SS18融合則是部分急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的特征。MEF2C::SS18重排在涎腺腫瘤中,對于微分泌性腺癌高度特異。

盡管已有高度特異性基礎可以用于對新病種的檢測,如二代測序,但實際工作中可能無需那么高昂的代價。鑒于微分泌性腺癌和滑膜肉瘤都有相同的基因融合成分SS18,因此現有用于滑膜肉瘤FISH檢測的探針可能也可以用于微分泌性腺癌的診斷。實際上,自最初報道微分泌性腺癌后,已有小部分病例用目前SS18斷裂探針FISH檢測商用試劑盒結果為陽性。

小結

分子檢測應用越來越廣泛,但這也引來了一系列顯而易見的問題。

首先,是否必須進行分子檢測才可做出病理診斷?當然這個問題不僅僅存在于微分泌性腺癌。盡管特異性分子改變已成為具體病種分類中的一部分,但可以合理推測:高度特異、且代價高昂的分子檢測、甚至FISH可能并非總是必要的。某些腫瘤常可僅根據形態學就做出診斷,如低級別黏液表皮樣癌、腺樣囊性癌癌。

其次,即使強烈建議證實有相關分子改變,但根據HE切片中充分的組織學腺癌表現、關鍵免疫組化指標,可能也可以診斷,如分泌性癌。似乎僅形態學和部分免疫組化符合診斷標準的時候,加做分子檢測進行診斷才能更加放心;通過SS18斷裂探針進行FISH檢測,可進一步解決某些病例中的診斷困難。實際工作中,無需通過二代測序來對這類腫瘤進行準確診斷。

另一個問題在最近的國際會議中已有提出,那就是為什么要對這類腫瘤進一步分類?!如果所有這類融合相關的涎腺腫瘤都是低級別,為什么不把它們歸為一起而是要強行分開?!盡管把低級別涎腺腫瘤進一步分類可能看上去屬于學術問題,但這是精準診斷的需要,因為它們的臨床行為可能有顯著差異。腺樣囊性癌臨床行為可非常惰性,但幾十年后會出現復發、并廣泛轉移。篩狀亞型的多形性腺癌有淋巴結轉移的傾向,治療上要手術至切緣陰性。此外,對于新病種來說,需要更多病例和長期隨訪來證實相關治療決策。當然,分子檢測特征還有助于有臨床意義靶點的確定。上述患者為中心的措施,都離不開特殊分類。

未完待續

參考文獻

Bishop JA, Sajed DP. Microsecretory Adeno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s. Adv Anat Pathol. 2023;30(2):130-135.

doi:10.1097/PAP.0000000000000385

地址:廣州市廣州大道北1838號南方醫科大學生命科學樓二樓   服務熱線:400-888-1223 傳真:020-62789556 郵編:510515

Copyright © 2015 廣州華銀醫學檢驗中心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  粵ICP備14054759號-2